跳到主要内容

面粉的种类与用途

在人类的饮食文化中,尤其是中国,面食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。从馒头、包子、面条,到披萨、戚风蛋糕、蔬菜馅饼,甚至广东肠粉…… 都离不开对它。然而,不同类型的面粉决定了食物的口感与用途,新手往往感到困惑。

所以今天我们好好学习一下面粉中的门道,理解不同面粉的“性格”,才能让食物既健康又好吃。

面粉的基本概念

在中文语境中,“面粉”一词常被用来泛指所有粉状的谷物制品。最常见的“面粉”是小麦粉,也就是由小麦研磨而成的粉末。而其他谷物制成的粉,我们会称为“××粉”,例如粘米粉、糯米粉、玉米淀粉等等。所以在日常生活中,你可以大致将“面粉”等同于“小麦粉”。

小麦粉的特点与优势

小麦粉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谷物粉,它含有独特的 面筋蛋白(Gluten),这是小麦区别于其他谷物的关键特性。

  • 主要成分:淀粉占 70% 以上,蛋白质(面筋)、水分、少量脂肪与矿物质共同决定口感。
  • 筋度(Gluten Strength):蛋白质越高,筋度越强,成品越有嚼劲与支撑力。
  • 灰分:代表矿物质含量;全麦粉灰分高、色泽深、营养丰富。

小麦粉的优势在于:

  • 含有面筋,能形成富有弹性的结构;
  • 加工适应性强,可发酵、可烘焙、可蒸煮;
  • 味道中性,易于与其他食材融合。

“筋度”到底是什么?

小麦粉中的“筋度”其实指的是 面筋含量面筋强度(Gluten Strength)。筋度的区别,主要来自小麦品种中蛋白质含量的差异,以及部分由加工筛选过程决定。

  • 高筋粉多来自硬质小麦,低筋粉多来自软质小麦。

  • 除了品种,制粉过程中的工艺(如研磨细度、是否漂白、是否混合不同批次小麦)也会影响筋度表现。

    • 漂白处理会让粉质更松软、更适合烘焙蛋糕;
    • 混合粉则是把高筋粉和低筋粉按比例混合,制成中筋粉;
    • 研磨细度高的面粉吸水性不同,也会稍微影响筋度表现。

在面粉工厂中,“筋度”并不是主观评估的,而是通过一系列标准化理化测试来量化的,核心目标是评估小麦粉的蛋白质含量面筋质量,即“能不能形成有弹性、有延展性的面团”。

“筋度”主要由小麦粉中两种蛋白质决定:

  • 麦谷蛋白(Glutenin) → 提供弹性(让面团能“回弹”)
  • 醇溶蛋白(Gliadin) → 提供延展性(让面团能“拉长”)

这两种蛋白加水后在揉面过程中交联形成三维网络结构 —— 面筋(Gluten network)。工厂就是通过检测这个网络的性质来量化“筋度”,从而得出面筋指数(GI)。

面筋对素食饮食的意义

面筋由麦谷蛋白与醇溶蛋白组成,遇水与揉面时形成弹性网络。对于素食者,面筋是宝贵的植物蛋白来源:

  • 每 100 克高筋面粉可提供约 12 克蛋白质。
  • 可以通过“洗面筋”制作素肉、素鸡、辣条。
  • 对麸质敏感者需改用无麸质替代粉。

面粉的分类与用途

按筋度划分

面粉(小麦粉)是制作各种主食(面包、饺子、包子、蛋糕)的基础原料。根据蛋白质(面筋)含量的不同,又分为高筋、中筋、低筋三类。

类型蛋白质含量典型料理口感特点与技巧
高筋面粉11%–14%面包、馒头、拉面、披萨筋度强,适合长时间发酵;和风馒头可与 10% 全麦粉混合提升香气
中筋面粉9%–11%饺子、包子、馄饨皮、家常面兼顾柔软与筋性;包子皮可加 5% 油脂,蒸后更柔软
低筋面粉7%–9%蛋糕、饼干、挞皮、炸浆筋度低、口感松软;可与玉米淀粉混合做酥脆炸浆

按原料 / 用途细分

  • 全麦粉(Whole Wheat Flour):保留胚芽与麸皮,膳食纤维较高,适合做杂粮馒头、全麦吐司。建议与高筋粉 1:1 混合,口感更柔软。
  • 特制粉:(属于小麦粉的再调配产品,只是根据用途调整蛋白质、灰分或添加膨松剂)
    • 饺子粉 / 馒头粉:以中高筋小麦粉为基础,额外筛选细度与稳定吸水率,能保持饺子皮韧性。
    • 蛋糕粉 / 面包粉:本质仍是小麦粉,厂商通过混合不同批次的粉提升一致性(无额外香精)。
    • 自发粉:在低筋小麦粉中加入泡打粉与少量盐,使用时不必另加膨松剂。
  • 高粉+低粉混合:例如自制中筋粉 ≈ 高筋粉 70% + 低筋粉 30%。

米粉:来自稻米的“非面筋粉”

与小麦粉不同,粘米粉(Rice Flour)和 糯米粉(Glutinous Rice Flour) 都是以稻米为原料研磨而成的。它们的共同点是 —— 不含面筋(无麸质),因此揉不出“面团”,口感更柔软或Q弹。

名称原料特点常见用途
粘米粉(Rice Flour)普通大米粒细色白,略有黏性肠粉、米皮、米饼、凉糕
糯米粉(Glutinous Rice Flour)糯米粘性强、口感软糯汤圆、糍粑、麻薯
熟糯米粉(Cooked Glutinous Rice Flour)糯米炒熟研磨不吸水、香气浓郁冰皮月饼、糕点外皮
米浆粉(Rice Batter Mix)粘米粉+木薯粉调校好比例,蒸后晶莹粤式肠粉、萝卜糕、素虾饺
提示

糯米粉叫 Glutinous Rice Flour(看似“有面筋”),其实是误译。这里的 “glutinous” 指“粘稠”,而不是“含面筋”。所以糯米粉是完全无麸质的,适合对面筋过敏的素食者。

淀粉粉类:为口感加分的“隐形配角”

除了谷物粉,厨房常见的淀粉(Starch)也非常实用:

名称来 源主要用途小技巧
玉米淀粉(Corn Starch)玉米胚乳勾芡、炸衣、烘焙中提升松化勾芡时需先与冷水调匀;做炸物时与低筋粉 1:1 可更酥脆
太白粉(马铃薯淀粉)马铃薯勾芡、调制素凉粉、珍珠丸子外层遇热即稠,适合最后阶段增稠
红薯淀粉红薯拉皮、粉条、凉粉口感弹韧,可与玉米淀粉混合做素鱿鱼圈
木薯淀粉(Tapioca Starch)木薯根珍珠粉圆、巴西芝士包、无麸质面包提供 Q 弹口感,但单用会偏黏

玉米淀粉除了勾芡,还能:

  1. 制作素汤厚度:如玉米浓汤、蘑菇汤,勾芡后更丝滑。
  2. 增加炸物酥脆感:包裹豆腐、茄子或蘑菇炸制,外皮薄脆。
  3. 防止面团粘连:撒在烘焙台或模具中,替代小麦粉避免过度增加筋度。
  4. 做素奶酪酱:与植物奶、营养酵母煮至浓稠,口感类似芝士酱。

如何选择面粉

料理推荐面粉选择技巧
面包 / 披萨高筋选“强筋”或“高筋”标注,颜色偏乳白,做吐司可加 1% 橄榄油减少干裂
饺子 / 馒头中筋看吸水率(≥58% 更耐揉),冷冻饺子皮可选略高筋度防破皮
面条 / 拉面中高筋可加少量碱水、盐提高韧性
蛋糕 / 曲奇低筋选未漂白、蛋糕专用粉;做戚风时筛粉两遍,避免颗粒
广式肠粉 / 米皮粘米粉或复合粉不含面筋,需搭配木薯粉增加柔韧

专业建议:阅读包装的“蛋白质”、“灰分”、“吸水率”标注,比仅看“高/中/低筋”更准确。

无麸质与替代粉

对麸质不耐或想尝试不同风味时,可善用下列替代粉:

替代粉营养亮点料理应用注意事项
糙米粉无麸质、富维生素 B、矿物质中式糕点、米饼、可与木薯粉混合做肠粉易沉淀,使用前需搅拌均匀
燕麦粉β-葡聚糖,帮助胆固醇管理早餐松饼、能量棒、燕麦曲奇需确认“无麸质认证”以避免交叉污染
鹰嘴豆粉蛋白质、铁、叶酸丰富印度煎饼、蔬菜咸派底、素炸物挂糊烹煮前要炒熟去豆腥
木薯粉 / 葛根粉无味、黏性强提升烘焙湿润度、做珍珠粉圆不宜大量使用,口感会偏黏
藜麦粉完整蛋白质、膳食纤维无麸质面包、意式烤饼口味较浓,可与米粉 1:1 调和
荞麦粉升糖指数低,含芦丁(Rutin)护血管日式荞麦面、俄式煎饼 Blini、荞麦饼干不含麸质,面团需搭配木薯粉或小麦粉成型
小米粉 / 高粱粉富含 B 族及铁质北方杂粮饼、粥底、蒸糕含油脂较多,易氧化,开封后冷藏
绿豆粉 / 豌豆粉植物蛋白、淀粉双高绿豆凉粉、素肉松、素丸子黏合建议与其他粉类调和,避免粉质过硬

面粉与营养平衡

  • 蛋白质:高筋粉≒12g/100g;与豆制品、坚果搭配能提升膳食品质。
  • 膳食纤维:全麦粉约 10g/100g,是白面粉的 4 倍,有助肠道健康。
  • 微量元素:全麦粉含镁、锌、铁;精制粉则损失较多。
  • 血糖负荷:白面粉升糖快,搭配蔬菜、蛋白质或选择杂粮粉可降低餐后血糖波动。

健康提示:避免长期过度精制粉,餐桌上可以“白面粉 50% + 全麦 / 豆类或杂粮粉 50%”的方式搭配,既保留口感又提升营养。

制作与操作技巧

  1. 吸水率差异:每批面粉的吸水性不同,和面时可先保留 10% 水量,再逐步加入。
  2. 混合技巧:想要柔软又有营养,可加入 5% 油脂、10% 糯米粉或马铃薯泥。
  3. 醒面时间:高筋粉需 30 分钟以上醒发,中筋粉约 20 分钟,低筋粉多用于烘焙,无需醒面。
  4. 无麸质烘焙:缺乏筋性时,可加入洋车前子壳粉、亚麻籽粉、木薯淀粉提升结构。
  5. 粉类混搭图表
    • 想要“Q 弹”:小麦粉 80% + 木薯淀粉 20%(适合素拉面、手擀面)。
    • 想要“松软”:小麦粉 70% + 玉米淀粉 30%(适合饼干、炸浆)。
    • 想要“无麸质但结构稳定”:米粉 50% + 荞麦粉 30% + 木薯淀粉 20%。

面粉保存与安全

  • 储存环境:阴凉、干燥、密封;潮湿环境易长虫、发霉。
  • 保存期限:精制粉约 6–12 个月;全麦粉因含油脂,开封后建议冷藏并于 3 个月内用完。
  • 识别变质:若闻到酸败味、出现结块或小虫,应立即丢弃。
  • 优先选择:未漂白、无铝泡打粉、非转基因认证的面粉,对身体更友善。

厨房小结

  • 拥有至少两种面粉(高筋 + 低筋或高筋 + 全麦)就能应对绝大多数植物料理。
  • 素食烘焙可利用面粉建立主体,再融合植物奶油、坚果酱、生酮甜味剂,创造层次。
  • 透过记录不同品牌、吸水率与操作体验,建立自己的“面粉笔记本”,是成为面点高手的捷径。

无论是传统手擀面还是创新的无麸质烘焙,只要理解面粉的性格,素食厨房也能随心所欲、百变精彩。让面粉成为日常膳食中温暖又可靠的伙伴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