素食营养基础
"A well-planned vegan diet can meet all nutritional needs at every stage of life." —— 精心规划的素食饮食可以满足人生各个阶段的营养需求。
素食营养并不复杂,关键在于理解基本原理和合理搭配。掌握素食营养基础知识,你就能确保获得所需的所有营养素,保持健康活力。
七大营养素
1. 碳水化合物
| 主要作用 | 植物性来源 | 建议/注意 |
|---|---|---|
| 提供能量,是身体首选的燃料 | 复合碳水(糙米、藜麦、燕麦、杂粮饭)、豆类、根茎类蔬菜 | 占总热量的 45-65%;优先选择复合碳水化合物,减少精制糖摄入 |
说到碳水化合物,不得不说“升糖指数”。据说山西人午睡时间全国第一,就是因为山西人爱吃面食,而面食的升糖指数普遍较高。
简单来说,升糖指数越高,食物中所含的碳水化合物令身体血糖的上升幅度就越大。而当体内血糖的迅速升高,就会抑制了食欲素,使得人们困意连连。
-
升糖指数(Glycemic Index,GI):以葡萄糖为基准(GI=100),反映食物使血糖上升的速度。
- GI ≤ 55:低 GI,血糖上升慢,饱腹感较持久。
- GI 56-69:中 GI。
- GI ≥ 70:高 GI,血糖上升快。
-
升糖负荷(Glycemic Load,GL):考虑食物实际摄入量对血糖的影响。
- GL = GI × 每份碳水化合物克数 ÷ 100,更贴近真实饮食情境。
下表列出了常见的主食的升糖指数(从低到高排名):
| 主食(熟食 100g) | 参考 GI 值* | 特点与建议 |
|---|---|---|
| 蒸南瓜 | 44 | 纤维高、维生素丰富,可与豆类搭配做主食 |
| 糙米饭 | 50 | 比白米饭 GI 低且含膳食纤维,适合日常主食 |
| 荞麦面 | 54 | 蛋白质高,含芦丁,适合午餐或运动后 |
| 红薯/番薯 | 55 | 富含 β-胡萝卜素、纤维,烤制需留意份量 |
| 莲藕片(蒸煮) | 55 | 含抗性淀粉,冷藏后再食 GI 更低 |
| 燕麦片(原味冲泡) | 58 | 可加坚果、种子平衡血糖 |
| 小米粥 | 60 | 温和易消化,可加入豆类或蔬菜调低整体 GI |
| 白米饭 | 73 | 常见主食,建议与蔬菜、蛋白质搭配,或改用糙米/杂粮饭 |
| 粉丝(红薯粉) | 82 | 易消化、口感滑爽,适合搭配大量蔬菜与蛋白质 |
| 法棍/白面包 | 95 | 精制淀粉,GI 高;尽量搭配坚果酱、蔬菜或改选全麦麸皮版本 |
你看,白米饭、馒头、包子这些被国人普遍视作“主食”的食物,全部都是“高 GI 食物”。
*注:不同烹饪方式与品种会影响 GI 值,上表为常见参考值。
- 想控制血糖:主食中加入低 GI 食材(糙米+藜麦、燕麦+奇亚籽)、饭后散步 10-15 分钟都能帮助血糖平稳。
- 关注 GL:即便是低 GI 食物,也要留意份量;一餐主食控制在 1-1.5 碗(熟饭约 150-225g),配合蔬菜、蛋白质最稳妥。
2. 蛋白质
| 主要作用 | 植物性来源 | 建议/注意 |
|---|---|---|
| 构建和修复组织、构成酶和激素、支持免疫系统 | 完整蛋白:大豆制品、藜麦、大麻籽、苋菜籽;互补蛋白:豆类 + 谷物、豆类 + 坚果 | 成人每日每公斤体重 0.8-1.0 克蛋白质;运动员、孕哺期、老年人可提升到 1.0-1.2 克。一天内搭配不同植物蛋白即可满足必需氨基酸需求 |
互补组合示例:红豆饭、鹰嘴豆泥配全麦面包、玉米饼配黑豆。无需在单餐内凑齐,只要一天多样化即可。
3. 健康脂肪
| 主要作用 | 植物性来源 | 建议/注意 |
|---|---|---|
| 提供能量、帮助吸收脂溶性维生素、构成细胞膜 | 坚果(核桃、巴西坚果)、种子(亚麻籽、奇亚籽、大麻籽)、冷压橄榄油、牛油果、豆浆制品 | 脂肪占总热量 20-35%;优先不饱和脂肪,限制反式脂肪与过量饱和脂肪。确保每日摄入富含 Omega-3 的食材或补充海藻油 |
4. 维生素
- 维生素 C:抗氧化、帮助铁吸收。来源:柑橘、浆果、番茄、西兰花。注意:避免长时间高温烹调。
- B 族维生素:参与能量代谢与神经系统功能。来源:全谷物、豆类、坚果、营养酵母。重点:纯素者务必补充 B12(见下文特别关注)。
- 维生素 A(β-胡萝卜素):维护视力、免疫力。来源:胡萝卜、南瓜、深绿叶菜。需要与健康脂肪同食以利吸收。
- 维生素 D:促进钙吸收、骨骼健康。来源:阳光照射、UV 处理蘑菇、强化植物奶、补充剂;冬季或室内族常需额外补充。
- 维生素 E:抗氧化。来源:坚果、种子、冷压植物油。
- 维生素 K:血液凝固、骨骼健康。来源:羽衣甘蓝、菠菜、芥蓝等绿叶蔬菜。
5. 矿物质
| 矿物质 | 植物性来源 | 建议/注意 |
|---|---|---|
| 钙 | 钙凝固豆腐、强化植物奶、芝麻酱、羽衣甘蓝 | 草酸较高的蔬菜(菠菜)会影响吸收,但不必完全避免;多样化更重要 |
| 铁 | 豆类、深绿叶菜、干果(葡萄干)、藜麦 | 与富含维生素 C 的食物同食可提高吸收;茶/咖啡需间隔 1-2 小时 |
| 锌 | 南瓜籽、腰果、全麦、味噌 | 浸泡、发芽或发酵谷物/豆类可提升吸收率 |
| 碘 | 碘盐、海带芽、紫菜、海藻粉 | 若少食盐,可每周少量食用海藻或补充碘剂 |
| 硒 | 巴西坚果(每日 1-2 颗)、全谷物、蘑菇 | 巴西坚果硒含量非常高,注意不过量 |
6. 膳食纤维
- 作用:促进肠道蠕动、维持肠道菌群健康、帮助血糖与胆固醇控制。
- 来源:全谷物、豆类、蔬菜、水果、坚果及种子。
- 建议:成人每日 25-30 克。增加纤维的同时要配合足量饮水。
7. 水
- 作用:参与营养运输、体温调节、代谢废物排出。
- 建议:每日 1.5-2 升(约 8 杯),根据活动量、气候和个体差异调整;茶饮、汤水可计入,但清水仍应占大宗。
氨基酸基础
必需氨基酸有哪些?
蛋白质由 20 余种氨基酸组成,其中 9 种人体无法自行合成,必须由食物提供,被称为“必需氨基酸”:
- 苯丙氨酸(Phenylalanine,Phe)
- 缬氨酸(Valine,Val)
- 苏氨酸(Threonine,Thr)
- 色氨酸(Tryptophan,Trp)
- 异亮氨酸(Isoleucine,Ile)
- 亮氨酸(Leucine,Leu)
- 甲硫氨酸(Methionine,Met)
- 赖氨酸(Lysine,Lys)
- 组氨酸(Histidine,His)
当一种食物同时含有全部必需氨基酸且比例适宜,便可称为“完整蛋白质”。动物性蛋白质长期被认为是“完整”的,但植物世界里也有不少“多面手”——例如大豆、藜麦、大麻籽、苋菜籽、螺旋藻等都能单独满足人体必需氨基酸需求。
植物蛋白的科学证据
美国康奈尔大学营养生化学家 T. Colin Campbell(柯林·坎贝尔)教授在长期流行病学研究中指出,只要热量充足、膳食多样,植物蛋白质同样可以提供全部必需氨基酸,不需要刻意在同一餐中“凑齐”。这意味着:
- 一天之内的多样化更重要。 早餐吃燕麦与坚果,午餐吃糙米饭配豆腐,晚餐搭配杂粮面与蔬菜——身体依然能合成完整蛋白质。
- 互补搭配是加分项。 谷物中赖氨酸相对较少,而豆类富含赖氨酸;豆类中甲硫氨酸较少,而谷物正好补齐。将谷物 + 豆类 + 种子坚果穿插食用,可提高整体氨基酸质量。
- 孩子、孕妇、运动员等对蛋白质需求更高的人群,可以在一天中增加富含蛋白质的植物来源(豆制品、坚果酱、豆浆、植物肉等),确保每公斤体重至少 1.0 克蛋白质。
接下来在“素食需要特别关注的营养素”部分,我们会继续展开蛋白质与其他关键营养素的实操建议。
素食需要特别关注的营养素
1. 维生素 B12
为什么重要?
- 纯素者 必须补充 B12
- 植物性食物几乎不含 B12(除非人工强化)
如何补充?
- 强化食品: 某些植物奶、营养酵母、早餐谷物
- 补充剂: 每日 25-100 微克,或每周 2500 微克
- 定期检测: 建议每年检测一次 B12 水平
缺乏症状:
- 贫血
- 疲劳
- 神经系统问题
2. 铁
植物性铁的特点:
- 非血红素铁,吸收率较低(5-12%)
- 但可以通过搭配提高吸收率
提高吸收率的方法:
- 与维生素 C 搭配: 例如菠菜沙拉配柠檬汁
- 避免抑制物: 茶、咖啡、钙补充剂(间隔 1-2 小时)
- 使用铸铁锅烹饪: 增加食物中的铁含量
良好来源:
- 豆类(扁豆、黑豆、鹰嘴豆)
- 深绿色蔬菜(菠菜、羽衣甘蓝)
- 坚果和种子(南瓜籽、芝麻)
- 全谷物(燕麦、全麦)
3. 钙
植物性来源:
- 绿叶蔬菜(羽衣甘蓝、芥菜、西兰花)
- 豆腐(特别是用钙凝固的)
- 芝麻、杏仁
- 强化植物奶
注意:
- 某些食物(如菠菜)含有草酸,可能影响吸收
- 但草酸含量高的食物仍然是钙的良好来源
- 多样化摄入是关键
4. Omega-3 脂肪酸
植物性来源:
- ALA(必需脂肪酸): 亚麻籽、奇亚籽、核桃、大麻籽
- DHA 和 EPA: 海藻、海藻油补充剂
建议:
- 每天 1-2 汤匙亚麻籽或奇亚籽
- 或每天一小把核桃
- 如果需要,可以考虑海藻油补充剂(提供 DHA 和 EPA)
5. 维生素 D
来源:
- 阳光:主要来源(每天 15-20 分钟)
- 强化食品:某些植物奶、蘑菇(紫外线照射)
- 补充剂:如果阳光不足
建议:
- 根据地理位置和季节调整
- 如果阳光不足,考虑补充剂
营养搭配原则
- 多样化
- 不要只吃几种食物
- 每天摄入不同颜色的食物
- 轮换使用不同的食材
- 平衡
- 每餐包含碳水化合物、蛋白质、脂肪
- 多样化营养素来源
- 不要过度依赖某一种食物
- 互补
- 豆类 + 谷物
- 豆类 + 坚果
- 不需要在同一餐中完成
- 强化
- 某些营养素(如 B12、钙、维生素 D)可以通过强化食品获得
- 阅读标签,选择强化食品
常见误区
1. “素食不够营养”
- 精心规划的素食完全营养充足
- 关键是多样化搭配
- 某些营养素需要特别关注(如B12)
2. “人体需要大量蛋白质”
- 实际需求比想象的低
- 植物性食物可以提供足够的蛋白质
- 关键是多样化来源
3. “素食需要大量补充剂”
- 只有 B12 是必须的
- 其他营养素可以通过食物获得
- 某些情况下可能需要补充(如维生素 D、Omega-3)
4. “高血糖或糖尿病就不能吃米饭、面食”
- 高血糖 ≠ 糖尿病:短期血糖升高可能与压力、睡眠、服药有关;糖尿病则需要持续医学诊断与长期管理。
- 主食仍然重要:米饭、面食是能量与营养来源,关键在于份量、种类与搭配。
- 调控策略:选择低中 GI 主食(糙米、杂粮饭、燕麦、荞麦面),控制每餐主食量约 1-1.5 碗,搭配蔬菜、豆类与健康脂肪;有糖尿病史者应遵循医师与营养师建议,合理分配三餐与加餐。
实用建议
-
规划饮食
每餐包含多种食物,每天摄入不同颜色的食物(彩虹搭配法),确保蛋白质、脂肪、碳水化合物的平衡。
-
记录饮食
可以使用手机 App 记录,了解自己的营养摄入,发现不足并及时调整。
-
定期检查
每年体检,检查关键营养素(B12、铁、维生素 D),根据结果调整。
-
咨询专业人士
如果有疑问,咨询注册营养师,特别是特殊人群(孕妇、儿童、老年人)。
厨房小结
素食营养并不复杂,关键在于理解基本原理和合理搭配。通过多样化饮食,关注特殊营养素,你就能确保获得所需的所有营养,保持健康活力。
🥗 "You are what you eat, so eat well and eat wisely."
你就是你吃的东西,所以要吃好、吃聪明。
记住:多样化是关键,每天吃"彩虹",让身体获得各种营养!